高三历史:多元化史观专题复习(汤加美)
发布时间:2018-05-24 点击次数:

高三历史:多元化史观专题复习 

(一)唯物史观:(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二)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1.含义: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2.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3.知识要点:
(1)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上近代化进程: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原因、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一五计划、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思想上近代化方案:农民阶级《资政新篇》、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近代化的努力: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世界近代史
经济上近代化进程: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
政治民主化进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即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三)全球史观。关注人类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1.含义: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2.知识要点:
(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2)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世贸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3)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关系。
 
(四)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着重从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思考。例如用文明史观来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文明的交汇。
 
(五)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比如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物产交流,丰富了物质生活。再如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等。
 
(六)生态史观: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
(七)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运用多元史观辩证分析列强侵华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角度看: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因此中国只有通过武力革命方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获得独立发展。
(2)从近(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3)从全球史观角度看: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4)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
(5)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运用多种史观理解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
(1)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
(3)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明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转向工业文明的地方。
(5)社会史观: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利用不同史观解读洋务运动史观类型结论     
     革命史观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现代化史观迈出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世界史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      
          文明史观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并促使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史观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      
唯物史观没有变革旧的封建关系,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向富强1.(2015·山东)“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2.(2013·全国卷Ⅱ)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全国卷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4. 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2016-3—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