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里高中三年主动发展规划(2017-2020)
发布时间:2018-08-20 点击次数:

 传承创新,继往开来,建设优质高中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2017-2020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在全面总结上一轮主动发展规划实施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概况与背景

(一)学校概况

学校始建于1942年,2000年通过江苏省重点高中验收;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占地103560㎡,建筑面积39015㎡;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72人;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

近三年来,学校秉承“忠、勇、勤、毅”校训,践行“厚德修身,博学于文”办学理念,坚持主动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创新示范学校、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单位、常州市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学校、武进区文明单位、武进区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学校、武进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圆满完成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目标,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二)发展优势

1、不断优化的管理体制。

学校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高效落实保障发展,开拓创新深化发展,逐渐形成了科学、高效、创新的管理机制。学校积极落实群众路线,加强管理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中层竞聘制度化,管理团队老中青结合,讲奉献,有干劲,能创新。教代会、工会、年级领导小组、学生会等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各项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精细化。高效管理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2、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形成了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师德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龙城师魂”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教风“踏实、热情、负责”;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过硬,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硕士学历、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0.3%,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和武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38.3%。这支队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同行认可、社会满意的业绩,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3、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日益认识到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日益重视校训和办学理念对广大师生的濡染、浸润作用。学校秉承 “忠、勇、勤、毅”传统校训,并不断挖掘其内涵;结合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办学实际,学校提出了“厚德修身,博学于文”的办学理念,并结合各种事例以丰富之,利用各种场合以宣传之,力争在全校形成人人知道,人人理解,人人能说,人人落实到行动中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4、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湟里素以尊师重教著称,本世纪初湟里镇就把教育名镇作为湟里的四大发展目标之一。多年来,湟里镇党委政府一直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热心支持;湟里百姓也都关心教育事业,各界人士素以助教助学为荣。这种社会环境对学校师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存在问题

1、生源变化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由于地理位置、区划调整等因素,近年来学生整体入学学业水平呈下滑态势,虽然今年招生情况呈向好趋势,但生源质量在短期内难有根本转变。这要求学校深入研究学情,加大改革力度,以促进学生在现有学业基础上取得长足进步。

2、教师队伍需要增强发展后劲。

由于地理位置、高考模式、教师晋升空间等因素,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且不够稳定,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有待加强,学校吸引优秀教师来校任教也存在难度。如何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并建设一支更强大的名教师队伍,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理念

学校坚持“厚德修身,博学于文”的办学理念,塑造人的灵魂,发展人的才能,丰富人的个性。师生以育德修身为根本,追求大德、大爱;以笃志博学为要务,文理兼修,知行合一。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二)学校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践行“厚德修身,博学于文”的办学理念,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全面发展。优化学校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厚德修身德育品牌,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有品位、有内涵、美丽、和谐、优质的江南名校。

(三)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厚德博学,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对待工作乐业进取,对待学生热情负责,对待同事团结包容,在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教学科研等方面不断钻研、提升。有一批在区域内享有声誉的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名师。

(四)学生培养目标

学生素质全面,又有个性特长。自信阳光,自律自强,有较高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实现超越。

(五)项目目标

1、文化建设目标

彰显学校历史传统,使校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凝聚湟中精神,优化“三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舆论氛围,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2、学校管理目标

真正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讲奉献、有干劲、能创新的管理队伍。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科学、高效、创新的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管理。坚持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员工教育教学和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在计算机数字处理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本研训、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4、队伍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水平,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壮大名优教师队伍,并提高学科组成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有新突破,部分教师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新增市区级梯队教师5人以上。

5、德育工作目标

通过提升德育队伍素质和德育科研水平,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套切合我校实际、易于操作的有效德育管理新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初步实践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湟里高中“厚德修身”德育品牌。

6、课程建设目标

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确保国家课程得到严格执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保障课程实施常态化、规范化;积极建设课程基地。通过课程的有效实施与科学评价凸显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7、教学改革目标

建设高效互动课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推动教学各环节改进,提高教学效率,以教的方式转变带动学的方式转变,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

三、实施策略

(一)文化建设

1、提炼文化理念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校训、历史传统、办学现状、发展愿景和教育教学形势,深入思考,广泛讨论,凝聚集体智慧,确定湟中精神、育人思想、工作理念等方面的学校核心价值观。

2、加强文化宣传

1)通过师生会议、宣传片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校文化理念,通过征文、演讲等活动让师生广泛讨论学校文化理念,使学校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尽人皆知,入脑入心。

2)对校园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办公室、班级、宿舍文化布置,使每一座建筑、每一面墙壁、每一块黑板说话,让草、木、竹、亭、字画、横幅、雕塑都成为文化理念的可视载体,成为 润物无声的导师。

3)挖掘师生典型事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包括微信、校园网、校报、校刊、展板、黑板报、国旗下讲话、教师大会、学生会议、专题文集、广播站、宣传栏等。核心价值观需要事例来支撑,优秀事例使抽象理念丰富、具体、生动、可感,并在全校形成向优秀学习的氛围。

3、丰富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党、工、团等组织的作用,开设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建设教师俱乐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举办校园教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其他文体、德育活动,使学校文化生活呈现百花齐放、张弛有度的勃勃生机,并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形成和谐团结、愉悦健康、自信自豪、自律自强的文化氛围。

(二)学校管理

1、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能上能下,竞聘上岗,选拔优秀教师进入管理队伍。通过压担子、明规范、树典型、交流培训、自主学习、群众监督,加强管理队伍风气建设和能力建设,促进管理队伍专业化,建立一支重团结、有干劲、讲实干、能创新的管理队伍。

2、优化管理体制

进一步优化条块结合管理体制,强化年级领导小组建设,落实各部门一般工作流程,加强各年级和部门的目标引领、主动发展意识,使年级管理和条线管理相得益彰。

3、强化制度管理

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学校章程,完善教师岗位聘任、中层和教研组长等管理岗位竞聘、岗位职责等各项制度,并有效落实。

4、坚持科学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民主评议,坚持学校重大事项集体协商和教代会审议制度,畅通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工作建言献策渠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保障师生权益;发挥工、团等组织作用,丰富教职工和学生课余生活。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

1、加强软硬件建设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录播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升级改造,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校园网络,加强学校网站建设。

2、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建立学校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机制,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建立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本研训、后勤服务的资源库,不断开发新资源,整合已有信息资源,确保各部门、各年级之间的数据共享与资源传承。

3、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坚持以应用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实现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服务数字化。通过专题培训、优秀课评比与展示等途径,鼓励、帮助、促进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教学手段的革新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督导机制,强化师德教育和宣传机制,完善师德考核和评价机制,开展“师德承诺”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教师先进事迹,育师德,正师风,铸师魂。

2、培训竞赛推动教师发展

注重个人提高与组织培训相结合,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实现自主发展。

学校抓好 “智慧团队建设”(校级公开课、成果分享、专题讲座)、教师评优课、阅读教育专著、“青蓝工程”等项目,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并促进教师在既合作又竞争的氛围中实现发展。加强各类主题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区级以上教师培训活动和区级以上优质课、基本功、论文、教学设计、微课、信息化教学等各类评比、竞赛活动。

3、有效科研助力教师发展

科学规划教科研工作计划,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制度化,建设求真、求实、求新的教研文化,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智慧团队”,学校确保教学培训和教科研经费。组织骨干力量,围绕办学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申报省级以上课题;鼓励、指导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确保各级课题齐全,力争各学科组、年级组都有教科研课题;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大力推进“研训一体化”,开展组内“同题异构”交流课、学术讲座和沙龙等教科研活动。

4、对外交流促进教师发展

积极开展“派出去,请进来”活动,加强对外交流和校际合作。经常性组织教师去名校取经学习,并在组内进行成果分享,邀请省内外名师来校交流,定期开展校际联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鼓励、帮助教师参加区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活动,支持教师外出学历进修、挂职锻炼、交流任教、支教。

5、科学评价激励教师发展

深入探索点赞文化,完善、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完善绩效工资方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各项制度,开展“十佳”“十杰”教师评选等活动,扎实做好梯队教师考核工作,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五)德育工作

1、抓住一个项目

抓住“励志教育”项目,打造德育特色。一是努力创设励志校园环境;二是多种渠道推进励志教育,包括课堂励志,读书励志,报告励志,表彰励志,体育节、艺术节、每日宣誓、励志三读、学风建设月、励志演讲、高三成人仪式、百日誓师等活动励志,新生入学和军事训练等规范励志,并开设心理课,开放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引导;三是大力开展班级“励志教育”特色建设;四是建立完善励志教育评价系统。

此外,要加强班会课体系建设,做到系列化、精细化、特色化;加强社团建设,建设若干精品社团。

2、研究一个课题

以“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方向申报德育课题,全体班主任参与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并在日常德育工作中积极观察、思考,定期进行交流研讨、成果展示。德育研究出成果的同时,教师的德育研究水平和德育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

3、编好一个课程

积极建构学校德育系列课程体系,三个年级形成各自的德育重点。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着重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校训、校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高二年级以责任、励志教育为主线,强化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意识,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高三年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着重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升学、就业意识。

4、完善一个联盟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基地、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鼓励教师师进行家访,充分利用微信群等新技术加强家校交流。

在校内巩固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年级组长负责、各部门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全覆盖格局。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选聘德才兼备的教师组成老中青结合的班主任队伍;二是拓展班主任培训渠道,包括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学习、班主任例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德育沙龙、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讲座、外出学习和讨论等;三是完善德育工作考核机制,规范班主任管理行为,加大对考核优秀班主任表彰力度。同时,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优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育人模式。此外,充分发挥学生会、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班委、团委的作用,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六)课程建设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进一步推行走班制、学分制,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力度,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到整个校园内外的学习活动之中。保障校本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规范化,引导学生在三年内,至少做五个自主创新实验,加入一个社团,参加一次比赛,读十本精品著作,不断增强自身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2、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对已有的校本课程进行升级、改编的基础上,整合形成三大板块课程——“厚德”课程系列、 “博学”课程系列和地方特色课程。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学校建立课程建设委员会,负责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审议,提升课程建设领导力;成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织实施,提升课程开发力;建立学校课程审查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提升课程实施执行力。

同时,学校还将加强支持性硬件建设,加强支持性制度和机制建设,包括教师培训制度、激励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建立专项资金。学校还要加强与高校联建,得到专业支持;加强与校友联系,进一步丰富学校的物态资源。

4、大力建设课程基地

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学校将启动花木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基于花木文化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主题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体系、学生学习模式和教师发展模式。

一要建设花木文化学习主题活动场馆,完善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平台,包括对学校广场、校园道路、文化墙、科技长廊、科普园、西花园和各花木园圃等进行主题文化改造,对实验室、艺术馆、报告厅进行升级改造,分期规划建设花木教具管理室、花木文化数字博览馆、花木文化课程教学展览厅、学科之美探究实验室、花木时尚设计与创意开发中心、微型景观数字设计室、花木培育趣味体验园、水上花木景观园等功能场馆;二要实现校内基地与花木产地、市场、观光园、博物馆等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三要建立专家工作室,实现管理、指导和研究无缝对接。

(七)教学改革

1、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加强学科建设

为应对实施年级管理后,学科组建设遭到弱化的局面,从20178月起,学校实施《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教研组长竞聘方案》,各学科教研组长实行竞聘上岗。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制定本教研组的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组内公开课、评课议课、主题研讨、对外交流等活动,促进教研组在教学资源库建设、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持续发展。

2、以“高效课堂”为目标,推动课堂改革

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学校将进一步聚焦课堂。学校以青年教师评优课为主项目,结合行政听课、评选精品课、对外教学观摩课等活动,抓实做细常规教研,引领教师钻研课堂教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落实“三讲三不讲”,推动生本高效课堂建设。

2017年新学年起,学校将根据新制定的《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方案》,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全校各学科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分学期分学科参加评优课活动,各学科一等奖教师开设展示课。

3、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常规精细管理,提高备课质量、练习质量和自习效率。个人备课抓规范,集体备课抓研究,通过加强考核、表彰先进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备课组内备课研讨、开课评议的常态化、深化、细化,提高组内研讨实效性,加快三个年级系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由“教学案”一体化向“学历案”方向发展,掌握完整的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针对学生实际,每个年级在固定的时间开展个别辅导活动,班主任坐班管理,全体任课教师“坐堂门诊”。严把单元过关考试命题关、时间关、阅卷关和分析关。充分利用极课系统辅助教学。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对各年级、各班教学质量进行跟踪研究。

四、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

制订、修订与三年发展规划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通过广泛宣传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三年发展规划教教代会充分讨论通过,形成全校共识。

由校长全面负责,完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在内的评价系统,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广泛参与,及时、全面地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定期督促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并不断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管理保障

学校校长室、党支部、工会、各中层科室、各年级领导小组,依据“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的工作原则,确立“定人、定岗、定目标”的工作要求,形成“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的工作局面,为学校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确立目标责任制,根据项目分解目标,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

()资源保障

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历史、教师、学生、硬件设施等校内资源,另一方面加强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兄弟学校、学生家长、社区、校外基地、历届校友、社会贤达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资源支持学校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环境保障

加强对外联系,重视对外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为学校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进一步改善师生人际环境、办公和学习环境,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布置,为学校发展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

创业难,守业更难。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全校上下团结一心,踏实工作,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我们坚信:三年后的湟中一定会更加辉煌。

 

附:学年度项目发展目标、实施计划

项目

2017.9—2018 .8

2018.9—2019.8

2019.9—2020.8

硬件与后勤保障

①金鼎教学楼西侧厕所、现代化数字化录播教室、微型消防站建设改造;

②投资3万元采购图书;③加强安全管理与后勤服务。

 

①阶梯教室、博艺楼美术教室、通用技术教室改造;②停车场、学校道路沥青摊铺、维修;博学楼北墙面真石涂料喷涂;

③加强安全管理与后勤服务。

校园绿化整体化设计及提升工程;标准化足球场改造,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维修,运动器械更新,运动器械区地面塑胶化,与两侧的篮球场、运动场一体化,教学区与运动区之间的隔离网维护;博文楼三楼会议室、教师宿舍改造;学校扩班后教室安排;整理校史展览室;更新学生宿舍橱柜、鞋柜。

师德建设

学习、认识、探索阶段。

①组织教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一系列法规和上级文件,分五个专题逐步进行:政治信仰、法律知识、事业心责任感、教育观学生观、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②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校内外师德先进典型和师德先进事迹。

实践、深化、提高阶段。

①开展 “班主任、任课教师师德承诺制”、“教师读书行动计划”、“智慧团队”建设活动、“我眼中的理想课堂”等系列师德建设特色活动;

②进一步细化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做到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方法;③探索师德建设工作运行监控机制。

规律、理论、机制阶段。

总结前两个阶段师德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创新,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完善师德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厚德修身”德育建设

完善机制,创立模式:

①完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确定德育常规教育内容。

②确定“厚德”文化教育校本德育基本内容。

③开展人人学习《中学生守则》、《湟里高级中学学生一日常规》等行为规范细则,深化行为养成教育。

实践模式,活动体验:

①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健全德育评优机制。

②积极提炼“厚德”文化教育工作经验,并以申报课题的形式继续深化。

③创建常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

④培养一名区级及以上德育骨干能手,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总结经验,推广模式:

①健全实施“厚德”文化教育工作机制,积极提炼工作经验并汇编成册。

45 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德育论文(案例)撰写率达 80%

③完善德育校本教材。

④创建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

共青团建设

①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团活动,争取达到80%以上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②规范志愿服务队伍,有规划地长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③开展第二届“知识传递,文化传承”、“十八岁成人礼”、“心系边疆,暖送万里”等活动

①社团建设逐步达到规范化、系统化,注重品牌社团的培养,争取创建2个区级优秀社团、1个市级优秀社团。

②形成志愿服务重点活动品牌。

③开展第三届系列爱心公益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容。

①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社团,进一步丰富社团类型,争取使每一个社团都有特色。

②优化志愿服务重点活动品牌,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③开展第四届系列爱心公益活动,使活动方案和实施更精细化,更有实效性。

花木文化课程基地建设

①花木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论证、省级课程基地申报。

②校园文化景观进行升级改造。

③制定并论证花木文化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基地教师培训。

④制定花木文化课程基地配套制度。

⑤花木文化课程基地部分场馆试运行。

①花木文化课程教学方案和管理方案修订完成、花木文化课程启动、花木文化场馆改造完成。

②花木文化课程评价与考核。

③花木文化课程规划建设第一阶段完成。

④建设花木文化自主学习平台。

⑤花木文化场馆运用评估。

①花木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期中评估。

②花木文化课程基地全面启用。

③花木文化课程基地完成第二阶段规划建设。

④花木文化课程有关制度修订和课程总结。

⑤建立校本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和高校指导团队。

校本课程开发

①建立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制定并论证规划。

②组建两个领导小组,开发厚德课程、博学课程并组织实施。

③制定并论证花木文化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基地教师培训、项目立项、部分场馆升级改造、花木文化课程基地省级申报。

④制定校本课程各类制度。

⑤校本课程进行考核评价。

①校本课程方法中期评估②校本课程全面开展。

③优秀校本课程评选,花木文化课程教学方案和管理方案修订完成、花木文化课程启动、花木文化场馆改造完成。

④校本课程考核评价

⑤建设花木文化自主学习平台

①校本课程终期总结评估②花木文化课程基地全面启用

③校本评估课程库建立,进一步修订校本课程各项制度。花木文化课程基地期中评估,花木文化课程基地完成第二阶段规划建设。

④校本课程考核评估

⑤建立校本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和高校指导团队

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系统学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育理念;

制订我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对话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各学科组制订“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对话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并做好实验筹备工作组织召开“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对话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报告会

①适时举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②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赛课”活动。

③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④定期和其他实验学校交流,及时汲取好的经验。

⑤进一步抓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①各课题小组进行总结

学校课题组进行总结

②宣传、推广、深化研究,形成我校特色项目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