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里高中三年主动发展规划(2014-2017)
发布时间:2018-08-20 点击次数:

 传承历史,改革创新,争创优质特色高中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2014-2017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常州市武进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在全面总结上一轮主动发展规划实施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概况与背景

一、学校概况

学校始建于1942年,2000年通过江苏省重点高中验收;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占地103560㎡,建筑面积39015㎡;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0人;专任教师130人。

近三年来,学校秉承“忠、勇、勤、毅”校训,践行“厚德修身,博学于文”办学理念,坚持主动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创新示范学校、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单位、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华夏书香校园、江苏省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督导优秀学校、常州市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市级督导优秀学校、常州市学校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等,圆满完成第三轮主动发展规划目标,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二、发展优势

1、不断优化的管理体制。学校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高效落实保障发展,开拓创新深入发展,力争形成科学、高效、创新的管理机制。落实群众路线,加强管理队伍风气和能力建设,积极培养年轻后备管理人才,三年一轮中层竞聘形成制度,力争形成一个讲奉献、有干劲、能创新的管理团队。进一步加强教代会、工会、年级领导小组、学生会建设,落实深化民主管理、精细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近年来,学校各条线管理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2、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踏实、热情、负责” 的教风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形成了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师德模范、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常州市“龙城师魂”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能吃苦、爱学生;整体专业素质过硬,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获得硕士学历、学位及硕士在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4.6%,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骨干教师、常州市教学能手、常州市教坛新秀、武进区学科带头人、武进区骨干教师4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35%。这支队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同行认可、社会满意的业绩。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3、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日益认识到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日益重视校训和办学理念对广大师生的濡染、浸润作用。不断挖掘“忠、勇、勤、毅”传统校训的内涵,随着教育形势和教育理念的发展,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发展、丰富办学理念,在传统理念基础上形成“厚德修身,博学于文;为每一位学生创建成才舞台,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成功通道”的办学理念,并结合各种事例以丰富之,利用各种场合以宣传之,力争在全校形成人人知道,人人理解,人人能说,人人落实到行动中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4、始终不变的重教环境。湟里是我区著名的尊师重教的地区。多年来,湟里镇党委政府一直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热心支持,本世纪初湟里镇就把教育名镇作为湟里的四大发展目标之一。湟里人民也素以助教助学为荣,各界人士都热心于教育事业。2012年学校七十周年校庆更是形成一股关注湟里教育、助推学校发展的热潮。

三、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需要增强发展后劲。由于离市区较远,吸引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存在难度,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缺编情况且不够稳定;学校缺乏在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名教师队伍不够强大;现有高考模式和学校师资结构使部分教师工作压力和强度过大,而部分教师自我期待过低,教学实践锻炼机会不足,这些都不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如何在现有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整体快速提高和建设一支强大的名教师队伍,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2、生源变化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由于招生政策、地理位置等因素,近年来学生整体入学学业水平呈下滑态势,而且这种态势在短期内难有根本转变。这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学校积极应对新的形势,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加大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力度,以促进学生在现有学业基础上取得长足进步。

第二部分  理念和总体目标

一、办学理念:“厚德修身,博学于文;为每一位学生创建成才舞台,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成功通道”

学校坚持“厚德修身,博学于文;为每一位学生创建成才舞台,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成功通道”的办学理念,塑造人的灵魂,发展人的才能,丰富人的个性。

师生以育德修身为根本,追求大德、大爱;以笃志博学为要务,文理兼修,知行合一。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把每一位学生看作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现代教育课程,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校训:“忠、勇、勤、毅”

我校秉承原博文中学的“忠、勇、勤、毅”校训。这“四字”校训作为一种学校文化的传承,在学校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信仰,忠贞不二,矢志不渝。“勇”:勇于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勇于表现自我,不畏困难,不惧失败。“勤”:学习勤奋,工作勤勉,生无所息,劳而不辍。“毅”:刚毅坚忍,上下求索,锲而不舍,愈挫愈奋。

三、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践行“厚德修身,博学于文;为每一位学生创建成才舞台,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成功通道”的办学理念,秉持“忠、勇、勤、毅”校训,优化学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厚德修身德育品牌,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以人为本,多元发展”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积极创建省优质特色四星级高中。

第三部分  分类目标与工作策略

一、学校管理

(一)具体目标

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科学、高效、创新的管理机制。促进中层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真正建立一支讲奉献、有干劲、能创新的管理队伍。

建立并完善绩效工资背景下的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策略

1、优化学校管理体制

进一步优化条块结合管理体制,加强年级领导小组建设,落实部门管理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促进各条线、各年级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使年级管理得到强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各条线工作绩效

进一步完善岗位聘用制度、岗位责任制、中层竞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年级管理制度和各项教育教学制度,探究并完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的教师激励机制和促进学生多元特长发展的教育管理机制。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真正建立一支讲奉献、有干劲、能创新的管理队伍。坚持中层干部民主竞聘上岗,管理队伍能上能下,促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通过不断学习和接受群众监督,加强管理队伍风气和能力建设,促进管理队伍专业化。

3、加强民主人本管理

加强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民主评议,坚持学校重大事项集体协商和教代会审议制度,进一步发挥工会的作用;畅通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工作建言献策渠道。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丰富教职工和学生课余生活,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队伍建设

(一)具体目标

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水平,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壮大名优教师队伍,提高学科组成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构建“智慧团队”。力争获得硕士学历及教育硕士在读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25%,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0%;部分教师在省市区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新增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或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以上,新增常州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人以上,新增武进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以上。

(二)策略

1、自主规划引领发展

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的引领下,每位教师制定新一轮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增强发展信心,找到努力方向,确立年度奋斗目标和三年发展目标。通过自主规划使教师由“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积极投入到进修、科研和各级各类培训、评比活动中。

2、有效科研促进发展

秉承以有效科研促教师发展的理念,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创造条件开展学术沙龙、教师讲坛、实验课等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鼓励、指导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确保国家、省、市、区各级课题齐全,每位教师都开展校级微型课题,进行行动研究。

3、培训进修助力发展

学校持续深入开展针对全体教师的“阅读经典,走近大师”读书活动、针对新教师的“五个一工程”、针对青年教师的青年教师形象大赛等校本培训活动。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区级以上优质课、基本功、论文、教学设计、微课、信息化教学等各类评比、竞赛活动。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

4、团队互助共赢发展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智慧团队”建设为抓手,以推动教学改进、优化教学各环节、建设互动高效课堂教学为契机,加强教研组主题研讨、集体备课、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活动,把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落到实处,使教研组、备课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充分发挥学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带领作用。持续开展“青蓝工程”,以老带新;探索建立本校名师工作室;在校园网上开设教师专业成长信息平台,教师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实行资源共享。

5、对外交流合作发展

加强对外交流和校际合作。有选择、有目的、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去名校取经学习,请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高中的名师前来讲学交流,充分利用省内外友好学校名教师资源引领学校教师发展。鼓励、帮助教师参加市、区级名师工作室。

6、评价考核激励发展

学校建立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建立专业成长档案,从教师全面发展角度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六级梯队教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继续开展读书标兵、听课标兵、案例、课件等评比活动,通过绩效考核或奖励基金奖励在专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加快推进“名师工程”, 在激励机制中培养名师。结合教育局开展的活动,认真做好六级梯队优秀教师的培养、考核工作,努力造就一个能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名优教师群体。

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师德讲堂、爱生行动、读书活动等活动,加强工作纪律督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标准,树立学高身正、为人师表的思想,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杜绝纪律松散等现象。

三、文化建设

(一)具体目标

彰显学校文化传统、历史积淀,使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形成良好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

(二)策略

1、理念引领文化建设

办学理念决定学校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方向,校训是办学理念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办学理念和校训应为全体师生深刻铭记,学校要加强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使校园文化精神传递到每个人的脑海里。而理念和校训又是概括的、抽象的,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使抽象的校训和办学理念丰富、具体化,使全体师生能深入理解。

通过开展老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办学历史回顾、出教学专著等活动,认真总结学校办学经验,挖掘学校文化传统、历史积淀;结合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来诠释理念与校训;通过文化讲堂、主题活动来引领全校师生深入思考、讨论传统校训和办学理念,使之深入人心。

2、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在学生中围绕“勤学、善思、好问”的学风开展征文、演讲、竞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围绕“踏实、热情、负责” 的教风开展“爱生行动”和师德演讲等宣教活动,面对全体师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使“团结、勤奋、向上”的校风体现在每一位学子、每一位教师身上,使“忠、勇、勤、毅”的校训和“厚德博学”的理念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

秉持“为每一位学生创建成才舞台,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成功通道”的理念,围绕多元发展的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园社团活动,承办社团巡礼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使学校文化呈现出多元并举、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勃勃生机。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对校园环境进行升级改造,营造富有人文艺术气息的文化氛围。让师生为每个园区命名,让每一个园区、每一座建筑、每一面墙壁、黑板“说话”,让草、木、竹、亭、字、画、横幅、雕塑都成为“润物无声”的精神导师。

利用校广播室、宣传橱窗、校园闭路电视、网络、板报墙报、校史陈列室,利用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的文化布置和《博文苑》杂志,形成促进师生健康向上、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德育工作

(一)具体目标

创新德育工作,培育德育特色,打造“厚德修身”德育品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和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策略

1、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丰富励志教育内涵,做到班班有特色;落实“五色”教育;探索学生自主教育,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加强心理教育,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整个学校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内容体系,同时三个年级形成各自的德育重点。

2、完善德育工作网络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基地、法制副校长和镇、村、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校内巩固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年级组长负责、各部门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全覆盖格局。

为此,要继续开发校外德育基地,拓展社区实践基地,引进优质社会德育资源,建成适合我校实际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库。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开展家教交流;鼓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利用双休时间进行家访,让家访回归学校工作常规;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常规要求,家长、学校利用不同形式相互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育人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加强班委、团干部、舍长等学生干部培训,发挥其引领作用;强化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积极参与班级考核和年级管理。

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健全班主任工作评估体制;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组织班主任学习相关管理理论;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与交流;加大班主任工作研究力度,每学期每位班主任上交班级工作感悟或案例一篇,进行主题班会评比和探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设班主任博客,举办德育研讨会,交流体会、切磋方法。

3、优化德育工作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要课程化、常态化、系列化。充分挖掘德育课程资源,大力开发和实施通识类、专题类、活动类德育课程。

名师、专家德育讲座,师生先进典型都是重要的德育资源,要善于挖掘、保存和运用。德育处与校团委互相协作,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广播站、宣传橱窗等形式对学生优秀事迹和优秀班级进行及时表扬,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开展班级、宿舍文化等各种项目的评比,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文化布置是隐性的课程资源。要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忠勇勤毅”校训,加强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建设。设计班训、班歌、班旗,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象征;精心设计教室和宿舍文化环境,选用励志名言,鼓励学生构思创作,美化教室和宿舍。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文学社、广播站、体育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如社会实践、班会活动、学雷锋活动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完善心理咨询室服务功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个别辅导活动,增强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课程建设

(一)具体目标

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确保国家课程得到严格执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保障课程实施常态化、规范化。通过课程的有效实施与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二)策略

1、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完善《湟里高级中学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特别是体育、艺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师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确保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追求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

2、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完善《湟里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湟里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加强课程研究,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资源,在原有校本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特色项目打造1-2门精品课程,并对现有课程进行二度开发,使校本课程教材更科学、完善。加大校本课程实施力度,确保校本课程实施常态化、规范化,规范校本课程学分评定工作。

3发展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

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组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进一步扩大文学社、象棋社、广播站、志愿者社团等社团的影响力,鼓励并指导学生组建新的社团。争取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取佳绩。

4、建设课程基地。

全面、深入建设好武进区写作课程基地,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并积极申报常州市课程基地。

六、教学改革

(一)具体目标

建设高效互动课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针对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促进每位教师真正理解基本要求并落实到每次课堂教学中,形成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每位教师不断钻研课堂教学,在基本套路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着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策略

1、加强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各备课组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做好组内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和组内交流课的上课、听课、评议、研讨工作,研究课程、教材和学生,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资料和练习。建立较完善、可操作的备课组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各备课组长交流、汇报活动情况、不定期检查、评选优秀备课组等方式来推进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2、推进教学环节不断优化

完善《湟里高级中学教学常规》《湟里高级中学各学科教学要求》,持续、全面、深入推进教学改进,促进教学各环节不断优化。加强备课常规检查,要求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推动分层教学,积极开展点对点辅导工作;加强作业管理,提倡二次批改、作业跟踪;提高自习效率;加强考试质量跟踪研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3、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依据《湟里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通过行政听课并写听课报告、录制和评选精品课、与兄弟学校联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等多种措施聚焦课堂,打磨课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动高效互动课堂建设,形成既有统一规范又有个性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4、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改变“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方式,研究制定符合教学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促进作用,扭转部分教师通过挤占时间,加大强度以提高成绩的不良倾向。通过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等手段、评选“学生最满意课堂”等手段,促进教师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七、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具体目标

在计算机数字处理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校本研训、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二)策略

1、加强软硬件建设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强校园网络改造,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校园网络,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加强学校网站建设。

2、加强资源整合

建立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校本研训、管理、后勤服务的资源库,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3、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实现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各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部门之间能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网络辅助教学。

八、特色建设

(一)具体目标

大力发展艺术(以美术、音乐为主)、体育(以女子足球为代表)、广电传媒、国际教育和写作等课程项目,践行“厚德修身,博学于文;为每一位学生创建成才舞台,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成功通道”的办学理念,推进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彰显“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创建优质特色高中。

(二)策略

1、做大做强艺术教育。

保持美术生数量,适度增加选修音乐、广电课程学生的数量。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严把师资关、课程关,提高学生专业和文化课成绩,促进选科、建班、施教、送考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更加成熟。“博文之声”广播站和艺术社团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艺术馆和艺术节的教育、熏陶功能。

2、探索国际教育课程。

加强与高校合作,继续发展国际教育课程,为学生打开出国通道,并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办好外语特色班,由外教、新东方教师任教,并培育本土双语教学教师,为英语基础较好或有出国留学深造的意愿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国际创新教育课程。

3、大力发展校园足球。

把校园足球工作计划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保障校园足球专项经费投入,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等管理机制;进一步抓好体育教师等级教练员培训工作,多渠道配备好足球教师;继续招收女子足球体育特长生,加强学校女子足球队专业训练,在省、市、区重大比赛中亮相,赛出好成绩;确保校园足球活动正常开展,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同时,确保学校学生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建设体育社团,办好体育节,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类体育竞技活动。

4、建设写作课程基地。

进一步规划、落实写作课程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写作教育方面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环境建设、资源开发、网站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经营。对校图书馆进行功能延伸,创建文学馆;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养,聘请作家对师生进行写作指导;加强博文苑文学社建设,继续开展美文推荐、作文大赛、校报专栏等活动。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

学校校长室、党支部、工会、各中层科室、各年级领导小组,依据“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的工作原则,确立“定人、定岗、定目标”的工作要求,形成“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的工作局面,为学校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项目引领

根据发展规划,确立项目,分解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立足行动研究,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水平,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具体项目包括优秀教师培养工程、“厚德修身”德育品牌创建工程、课堂教学改革工程、国际教育课程项目、写作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校园足球工程。

三、整合资源

学校将加强对外联系,重视对外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加大与各级领导和政府各部门沟通的力度,争取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我校办学的理解和支持;加大与高校、各兄弟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努力起到示范性、实验性和辐射作用;加大与学生家长、社区和校外资源基地的沟通和联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育人的合力;加强与历届校友、社会贤达、热衷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的沟通和合作,争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使学校走向开放型、公共型的教育之路。

四、评价机制

制订学校课程、教师、学生发展评价量表,完善三个评价系统:一是教师评价;二是学生及家长评价;三是校外专家评价。由校长全面负责,依据多元化评价、多主体评价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广泛参与,及时、全面地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定期督促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并不断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难,守业更难。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全校上下团结一心,踏实工作,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我们坚信:三年后的湟中一定会更加辉煌。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