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区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区级课题 > 高中生物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研究成果

课题结题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潘卫星  发布时间:2013-05-30  浏览次数:

 

高中生物“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潘卫星
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的主要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影响师生智慧生成、学业、专业发展、制约课改深入推进的瓶颈是“形变”而“神未真改”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因此,探索既便于实践研究,又易于操作和推广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量规,成为了我们的关注焦点,也成为了学校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高中生物“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酝酿、申报到2009年被立项为武进区教科研课题,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理性认识的意义,而三年扎实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及研究反思,也必将更加彰显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者,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主体错位的现象。这是忽视学生内驱力、生物文化素养培养的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这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因此如何使学生由“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已成为老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正是产生本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
1、培养人才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社会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从根本上讲将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观点,指出:“生物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现在广大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在认识上虽有一定的变革和提高,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从复习旧知识到引入新知识、从新课的导入到新知识的讲解和巩固,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的精心讲解和引导,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仍是被动者,被老师牵着走,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
3、减负增效的需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特别是096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后,“减负增效”被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减负就是要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学习收益。学生自主学习就成了我们所追求的一种教育的至高境界,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一旦这种目的达到,那么我们师生双方都可以从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只有学生学习自主了,才能科学地减负;只有科学地减负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近几年来,在教育的改革中,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主体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研讨”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理论与实践经验,我们本着学习、吸收、借鉴和发展的观点进行实验和探索,让我们的学生受益,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善于学习,善于研究,教研能力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因而,我们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为己任,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习知识成为一种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才能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应地提高,达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因此,确定《高中生物“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课题界定
1.我们认为自主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为前提条件,学生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自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是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生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共同解决、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究知识,培养自身认识、分析、整理、综合、协作、创新等能力的一种学习策略。从而形成具有在共同特征下的个体独特性的学习风格。
2.教育实践的本质就在于学习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第一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生物知识、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要处理好学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生物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生物实践的本领,获取终身受用的生物基础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理论依据
1.认识主体说: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也是个性丰富的能动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既注重讲科学、规律,注意学生的活动,又要注意情感心理和创造,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学”的能动上。教师要下放手中的权力,创造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
2.动机理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学说,他认为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3.集体动力说:在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没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其次,合作的集体学习,使得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从而使集体行为改变成学生集体、小组、个人等认识主体的行为。学生学习不能只限于接受来自教师的单向住处传递,应该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评价的过程。美国教育学家卡乐罗杰斯大林认为,教学是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体验过程,它没有既定的目的,只是通过学生自己产生和解决问题达到对经验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影响行为。
四、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日益迫切,变革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运用这种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既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成为符合“三个面向”的开拓性人才。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培养
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良好个性,就必须以学科为载体,实施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指导策略。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树立帮助学生学习的观念,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要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与其它学科教学资源和课外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和情感体验,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其主动创新、积极探索、相互协作共事的良好个性。
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促使学生在理智、情感、体验等三方面能得到良好发展。我们认为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自主的形式和途径,培养探究精神和能力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2.“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基本教学模式:
    探索性学习——反馈性质疑——自主性学习——导引式总结
本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参与生物活动(主要是心智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变“教书匠”为“创造者”,课前要加大备课投入,钻深研透教材,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课中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生一起研究、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后要有效控制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
3.合理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对学生评价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的角度要多维化。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简单来说包括以下几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否饱满、是否主动观察、思考和发言、对教师的安排是否喜欢和接受、对基础知识是否基本掌握、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获取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熏陶和发展。
(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除常用的卷面测验外,还可采用观察、问答、动手操作、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这样评价的结果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改变由教师包办评价的倾向,增加学生自评、他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既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的特点,又反映生物特色和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结构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发展“以人为本”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扩展构建主义的理论内涵。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是,通过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双手和大脑,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完成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实现的心理活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是实施教育行为的指南,课题组人员学习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如《教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最需要什么》等,收集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研究组,并进行明确分工。
2.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并在各自的实验班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谈话等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的详细的总体计划和实验步骤,上报课题方案。在此期间,我们经常外出学习先进的生物教学经验。课题组负责人潘卫星经常参加省、市级的新课程培训及课改讨论,其他成员分别到前黄高中、奔牛高中、横林高中、丹阳六中、江阴一中等学习、取经,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生物教学实践。
2.初步形成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一系列良好习惯:如预习、复习、善于质疑等。在课题组内部,每次活动时,都有一位成员教师开设公开课,听课者一起探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严格按活动计划行事,每月固定活动一次。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议题并展开讨论,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间断性总结。
总结两年来课题研究的实验情况,逐步完善课题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一定学习能力。根据各种课型、学生的掌握情况等,调整模式中各环节时间分配,训练思维的深度、广度,改进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法。
课题组各成员分别以自己所任班级为实验对象,严格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对测试成绩进行量化分析;共同研究模式运用的评价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制度,从而完善教学模式,形成模式运用的操作方略和成功经验。
3.对课堂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交流总结、相互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开设研究课和示范课,推广成功的做法。请有关人员作理论、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指导,改进、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不断检验实验班的效果,同时课题组组织教学调研,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掌握详细资料;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六、成果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生物知识与大家共享。
1、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两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生物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
2、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生物,并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生物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生物、运用生物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生物学素养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学测考试、期末统考中成绩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在历年的生物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均有学生获奖。如:冯俊老师指导的学生在2010年度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三等奖;潘卫星、周银芬、曹玲老师指导的学生在2011年度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三等奖;苏伟琴老师指导的学生在2012年度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3、 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探索“高中生物“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实践中,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也提高了自身教科研素质。通过系列研讨活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参加专家专题讲座的学习,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素养上得到了提高,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有23篇论文发表或在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其中,论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发表于《中学生物教学》杂志;论文《也谈生物课堂的动态生成》发表于《中学教学参考》杂志;论文《依托“民主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发表于《吉林教育》杂志;论文《生活化的高中生物教学法初探》、《小议高中生物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分别发表于《文理导航》杂志;论文《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发表于《中学课程辅导》杂志;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于《高考》杂志;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浅谈》、《巧用多媒体,构建立体的生物课堂》分别发表于在《考试周刊》杂志;论文《生物实验课堂中学生分组实验初探》发表于《考试周刊》杂志。论文《“让学生动起来”---浅谈生物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如何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分别获江苏省二等奖;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情景的创设》、《唤起主动突出主体》、《“手机”想说爱你不容易》分别获江苏省三等奖;论文《高中生物“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获常州市二等奖;论文《摭谈生物课堂中的设疑导学艺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分别获武进区一等奖;论文《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获武进区二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提高生物课题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分别获武进区三等奖;论文《班级管理三字经---“严”“勤”“爱”》、《爱在左沟通在右》分别获《班主任》杂志社一等奖。同时教师们还积极参加了校、区的公开课和优秀课评选,并获得较好成绩。如:曹玲获校第三届青年教师形象大赛二等奖;周银芬老师获校“师能标兵”称号;刘英老师在校新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周银芬参加的武进区高中生物基本功竞赛获二等奖;周银芬老师被评为武进区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潘卫星老师被评为常州市生物教学能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进一步确立,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