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江苏省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江苏省级课题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了解理解见解练习”渐进式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 研究过程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课题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9-07  浏览次数:

     题:       27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案)

应建兴

课程标准: 1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2、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流程:

一:构建知识体系

一、东欧剧变

1、原因: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的总爆发

1)内部: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师:各国的经济改革未突出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政治上官僚主义滋生,民主和法制遭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致使国内的反对派日益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支持并最终以大选形式获取政权。

2)外部: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技术和贸易援助诱使和弹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部干预,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通过这些手段直接干预事态的发展。

2、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3、表现之所以叫剧变,一是指时间短,二是指变化大。

  波兰     (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罗马尼亚  (唯一发生流血冲突的国家)

德国     1990年,两德统一)

4、实质:社会制度根本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师: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5、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削弱。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未见成效。

21988年转向进行政治改革

  ①原因:他认为经济改革未见成效的原因是政治阻力太大

②表现:A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B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③结果:苏共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代议制和总统制。

④影响: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党派林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国内潜伏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

2·一九事件

1)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的混乱。

2)导火线:《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①时间:1991.8

②内容: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联盟变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3)实质:是一次苏共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护苏联联盟国家统一的政治力量所采取的行动。

4)影响

  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

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府,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

3、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1)时间:1991年底(12.22

2)经过:俄罗斯等11国正式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国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3)影响: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4原因

1内部:①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根本)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直接)

2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三、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世界形势的局面: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3)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四、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直接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

3根源: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表现

1)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2)欧盟成立: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1993欧盟正式成立。

  1995年,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欧盟:1215

  1999年,欧盟内部统一货币欧元启动。

2004年,波兰等10国加入欧盟:1525

⑥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3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4)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5)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5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国际体系由两极化时期的相对封闭走向多极化时期的开放,这一形态上的转变,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二:重难点突破

1、我们应该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2、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格局。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成为多极世界的基本组成力量。在经济领域,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区域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多极化趋势有可能出现,但进程曲折而漫长。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

2)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互相让步、妥协的产物,将二战所造成的力量对比的既成事实固定下来。它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一面。尤其是出现的大国强权政治特征,给日后世界带来许多纷争和动荡。

3)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等。

4)启示:为避免多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一是改革和加强国际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二是尊重国家主权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能力突破

二战后至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二战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而苏联则被美国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再加上两国社会制度的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美国积极推行反共、反苏政策,即“冷战”政策。美国相继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苏联则对应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及经互会。1949年美国策动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为对抗北约,成立华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随着欧洲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它们强烈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和束缚;为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西欧各国走向联合,1967年成立欧共体。随着欧共体的发展和扩大,其实力不断增强,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日本在19561972年经济高速发展,逐渐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决策。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不结盟运动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这些使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但仍以美苏两极格局为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四:知识链接: 必修22123

 

 

五:作业布置:完成《世纪金榜》相关练习。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