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国家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国家级课题 > “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 研究过程

创设情景,耐心倾听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课题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9-07  浏览次数:

【本文发表于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优秀期刊《中学语文》2005年第七期(湖北大学中学语文出版社出版)】

创设情景,耐心倾听

——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一则

常州市武进湟里高级中学  沈嘉祥

 

【引言】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推行研究性学习,努力研究研究性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而终身受益,这也就势必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应怎样实践之呢?

请先看如下的课堂教学片断:

【现象】

在进行了充分的阅读比较、小小组讨论、笔录好发言要点后。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课文《五人墓碑记》和《明史·周顺昌传(节选)》写的是同一事件,但一比较却发现写法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这是为什么呢?刚才各小小组讨论得相当不错。道理总是越辩越明,下面各组代表发言,共享研究“成果”。为使发言内容有针对性地逐步向前推进,大家先说说两文有哪些不同点,然后再针对写法上的为什么不同而发表见解。

生①:两文在表达方法的运用上不完全相同。《明史·周顺昌传(节选)》都是用了记叙的表达方法;而课文《五人墓碑记》有记叙,还有议论和抒情,夹叙夹议,叙议之中包含着作者的爱憎感情。

师:很好!

生②: 两文所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明史·周顺昌传(节选)》只是对苏州民众暴动一般情况作记录性描述,写出了阉党官员的暴戾而逼使市民暴动,以及暴动虽被镇压但意义深远;而课文《五人墓碑记》除也写了这些内容外,更突出阐述和赞颂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

生③ (紧接着站起来补充)课文中还批判了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们的卑劣行径。

生④:还有,《五人墓碑记》中同时又阐发了生死的价值问题。

师:很好!这些可说是另一个方面的不同吧。

生⑤:这两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好像也不同。《明史·周顺昌传(节选)》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来写的,先写事件发生,再经过,最后结局;而《五人墓碑记》则是先写修墓,再写到暴动和五人就义,而后被买脰下葬等,时间上后发生的先写,这应该是倒叙吧。

师:好,很好!这又是一个不同的方面,即组织材料也有不同。

生⑥:两篇文章文体不同。一是史传文,一是墓碑记。

生⑦(听到这儿,似有所悟)老师,可能就是因为两文体裁不同,写法也不同吧?

师:为什么文体不同写法会不同呢?请接着往下想想看。

生⑧:写史书是为了把史实记下来,让后人知道,从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它必须完全尊重史实,实事求是。

师:不错!

生⑧:当然,有时也难免夹杂史官自身的感情好恶,但总体来说必须实事求是,忠于史实。嗯……我想应当是这样吧?(似不敢确定)

(微带喜色,向大家)同学们,是不是这样?

(齐声)对!是这样!

所以,它一般只要用……(以手势示意学生接下去说出来)

(七嘴八舌接上去)……用记叙的写法把事情依次记录清楚就行。

当然,记的时候可有所侧重。

生⑨(似考虑成熟)老师,下面我来说。写墓碑记(墓志铭)一类文章,目的在于颂扬墓中的人(死者),好让后人纪念墓中人, 学习墓中人。所以,除叙述清楚事件外,更必须作一定的议论阐发,以表明观点,表达情感,好让读者认同,并得到感化(感染)

(大家都很认同)对……是这样啊——(大家纷纷着)

 (老师面露笑容,很耐心地干脆让学生自由议论了约两分钟)

在此基础上,老师作简要归纳总结,接着引发学生去思考“如果要把这次研究探讨所明白的道理(或说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写出来,那么用怎样的标题较恰当”的问题。经讨论后大家基本认为以《写法因文旨因文体而异——读<五人墓碑记><明史·周顺昌传(节选)>》为标题较好。最后再让每个同学进行论文写作。

【评析】

以上课堂教学片断(以下简称“课案”),大胆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借鉴和研究之处较多,我想最主要的是重视以下三方面:

一、情景创设很重要。研究性学习也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例如学习研究的材料、学习研究的方向目标、学习研究的方式方法等都是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课案”在这些方面都作了特意创设。例如:①执教者将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科书(必修)阅读第22课后的练习四的要求作了较巧妙的改编,而使课文《五人墓碑记》和练习中的《明史·周顺昌传(节选)》现成地成为阅读研究的材料。②执教者一上来就指出,学习研究一要弄清“两文的不同”,二要明白“为什么不同”——目标指向清清楚楚。③学习研究的具体操作也很清楚。依次为阅读比较、小小组讨论、笔录要点,而后全班研讨,直至写作论文。④全班发言研讨前的“孕育”也非常到位。等等。

二、教师耐心倾听更重要。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华说:“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 “课案”中,执教者在创设好情景让学生发言后,就很少说话,说也只是说些“好”“很好”“是不是这样”之类的激励性、引发性言语。这就为学生多说、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念提供了可靠保证,也为教师自己了解到学生各自的真正思想和思想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进而为教师教会学生(确切说其实应是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思想、研究等创设了优良的教学情景。正如张华教授说的“教学当然并不局限于学生已有的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

三、科学安排过程最重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只有真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研究。这正如“孩子学走路必须在他自己的走、摔之中学会,人们学驾车必须于自身驾车实践中学会”一样。“课案”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科学安排,注重让学生自己活动于这一全过程,实践于这一全过程,即学习研究于这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是整个过程的真正主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劳动最多的无疑仍是老师,只是他决没有用自己的脑去代替学生思考、用自己的嘴去代替学生言论。

总之,“课案”为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正确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为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情景、耐心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进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和研究的范例。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