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国家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国家级课题 > “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 研究过程

实践“新课程标准”,巧用课本疑点,教给学生“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课题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9-07  浏览次数:

2004年全国中语会语文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交流

实践“新课程标准”,巧用课本疑点,教给学生“探究”

沈嘉祥

 

问题无处不在,就像地球上的空气,人们无时不在呼吸着,只是通常看不见而已。

发现问题,研究(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积极思维的历史,也是人生命的重要一部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课本(教科书)应是范本,尽量不能有错,但由于编辑、审定等环节可能繁多,也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莫名的疑点(瑕疵)。这本是令广大师生头痛之事,但如教师敢于实践"新课程标准",对之巧作处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坏事往往也能转化为好事。

【注:“新课程标准”,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月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请看以下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完了《花未眠》这篇散文,此文通篇运用联想,由发现未眠之花的美极了,而想到“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等,进而讲清了人要努力提高自己感受美的能力,积极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想法,写得的确很好。

但下课前有人提出,这篇文章好是好,就是我们读起来、感受起来,课文中有的地方似乎总觉得不那么流畅、不那么好懂。我当时要求大家课后再去细读读,分析分析、思考思考,由于本课文是翻译而来,去探究一下语言上是否存在问题,是什么问题、应怎么解决等。下面,请各自说说,好吗?

【注:《花未眠》,见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上的《阅读》第8课。】

生①:第9自然段中“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坂本繁二郎的画来”这一句是个病句。主语“我”和谓语“浮现出”不协调。主语应补充完整为“我的眼前”或“我的脑海”。

师(向全班学生):是不是啊?

生(齐声):是!

师:××(生①)同学这一炮打得很准也很响,此句确实缺少了主语中心词,而误把主语修饰语当成了主语。这样的错误文中还有吗?

生②:有,这第9自然段的首句“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用的红色一模一样”,其中“它”应补充完整为“它的颜色”。不然,“它”,即指代的“晚霞”,与后文的“红色”怎么“一模一样”?

师:对。

生③(紧接着):第9自然段“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吓了一跳”,这一句好象也有问题。

师:什么问题?

生③:说不清,是不是“看见”前缺少了主语?

师:主语应该是……

生③:“我”。但添上后,与下一句的主语“我”连着读起来又似觉罗嗦。

师:的确。

生③:怎么办?(似自言自语)……哦……把下一句“我”移到“看见”前似乎好了。

师:对,是这样!其实,问题在“看见”这一句前带了一个长长的前置状语“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后面的主语就不能再省略,免得产生歧义。本课文其它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④:第4自然段“画家雷诺阿说”后的冒号与“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后的逗号用错。因为,引文一般可分为:

1)直接引用原话而独立成句的,标点依次为,某某说后用冒号、前引号,原话结束用句号、后引号;

2)间接引用,即只把别人话的大意说出,而不照原话引述的,这时通常不用引号(如夹在自己话语中叙述,则冒号也不用);

3)间接引用和直接引用相间,即在自己的叙述中夹进他人原话的,这时通常不用冒号,他人原话用引号括起来;如引号括起来的原话一直到整个句子的末尾的话,那原话末尾有点号(即顿号、逗号、句号等)就应点在引号之外。

以此对照,课文中显然不伦不类。

这儿,我们很难确定所引是直接引用的原话,所以可参照第(2)类的间接引用作修改,把“画家雷诺阿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把“接近死亡”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因它后面一句“这是多么凄惨啊”显然不应是雷诺阿所说。

师:很好!××(生④)同学的思考很对路,分析也很细致,的确作了一番探究,值得大家借鉴。我们也只有这样经常性地去探究,才能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即聪明起来,能干起来!

……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即“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教师更“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提高自己、形成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课堂教学片段中,执教者就很注重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在探究中解决问题。首先,执教者能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阅读中的个人见解(看重学生阅读中所发现的某些问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上来就为学生的阅读质疑实践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有利条件,让学生敢于对像“课本”这样的书中文章也大胆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第三,教师还在学生发现了问题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科学分析,直至探究原因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就真正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达到了让学生“既习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的语文教学要求。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将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浓烈欲望。

如此好事何不试之、乐之、为之?(2004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