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国家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国家级课题 > 德育教育内容,形式与成果关系的深化研究 > 研究过程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尝试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钱文良   发布时间:2011-09-06  浏览次数: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尝试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蒋德君

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不仅使发扬人文精神成为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话语,也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人文精神在历经长期淡化甚至扭曲后,现又重新定位,与科学精神并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由于长期以来对人文精神的淡化和扭曲,造成了当前这方面理论的贫乏与实践的缺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探讨有关人文精神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现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中学人文现状及原因

自然科学在近代社会中一直突飞猛进。知识量之多,信息量之广,知识的代谢率之高,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自从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论断之后,科学知识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扶摇直上,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它的关注远远超过其他学科。当前的中小学生拥有比以往年代的学生多得多的知识和信息,但他们的道德水平却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个人的成就感畸形发展。中小学生的自杀、凶杀案件不但没有减少,而在选择对象上却越来越丧失人道,有的甚至残害双亲,作案的方法越来越“高明”。许多学生的精神无所寄托,人生的目标模糊不清,对自己的价值不能正确估量,致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普遍存在的倾向是“人文精神的贫乏”。

1995年进行的世界公民文化与消费潮流调查,中国国民的价值观与其它国家明显不同。各国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讲究礼貌、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而中国公众最重视的价值依次是:独立、学识和讲究礼貌;对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与他人沟通等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它国家。只有略多于50%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究礼貌是重要的;只有30%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处于世界各国中最低的位置;同样,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10%。表明文明礼貌的养成在今天中国家庭中处于相当次要的位置,素以重视道德、礼貌、人伦关系著称的中国传统文明,经过长期的流失和演变,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文精神的滑坡,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学校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科学知识、轻人文精神的教学倾向,致使学科教学目标的偏颇,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编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极大忽视了人的精神发展、精神需求,忽视人文精神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无论科学技术发展到多高程度,无论人类发展到多高水平,都需要人文精神来指引健康走向。我们也明白,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的。同样,在班级管理中缺乏人文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也不可能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的。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关心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很重要的。

二、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现就自己的感悟赘述一二             

1  创建饱含人文色彩的师生平等关系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性质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的性质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关系中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如果遵循这种教学伦理原则,培养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人格的人文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给学生全方位的关怀,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就能得到实现。罗杰斯认为,“人类有一种心理需要,这是一种对亲密和真实的人际关系的渴求。在这种关系中,情感和情绪能自发地表现出来,它们并没有得到详细的审查或者受到各种各样的胁迫;在那里,深刻的体验——沮丧的和欢欣的——能被分享;在那里,能冒险采用新的行为方式,并且不断加以提高”。

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人格,取得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同教学本领的高低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多少关系并不是很大。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情感沟通的融洽才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总的说来,富有人文色彩的师生关系可以归纳为“平等、宽容、蕴情”。教师与学生之间会进行着愉快而自由的精神交往、对话与沟通,一切都以浓厚的“情感”为纽带,教师充满着教育的爱心,以温情、理解、接纳的态度,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学生则在宽容、民主、平和的生活与学习情境中享受到伸展个性,自由表达的快乐。无论在何时何地,教师都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知识,师生双方自始至终都应在宽容的、极富情感的融洽关系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人文化”教学的基础。

要形成饱含人文色彩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甘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劳动者、一个中介者、一个服务者。在课堂上要坚持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学习,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后,要多抽出一点时间,融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爱好,谈谈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特别喜欢的课上的表现,师生关系的距离才会一点一点的拉近,渐渐变得亲密无间。

2  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

人文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只有健康的教育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尊自信,从而能较好的形成健全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有所启示。”他还说“用环境进行教育是教育过程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我们班主任老师应引导学生注重班级环境建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向上的氛围,努力让班级的每一个地方都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和多种活动教育。

如建立集体生日制,每到月底的最后一节班会课,班内就会充满欢声笑语。这是因为我们要给在该月份内出生的同学集体过生日,让同学们感到集体的亲情,感受到班级的爱心,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心情感因素,促进形成和谐、充满关爱的班级氛围。又如,我们在进行教室环境布置时,可在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或有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勉励的语句,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3  利用班会课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

班会课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班会课上应着重于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貌,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的崇高情感,具有社会公德和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既有理想和抱负,具备独立人格,又能处理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善于与他人团结协作,同时养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强,勇于迎接挑战,承受挫折,战胜危机,热爱生命,能够既顺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又达到完善和超越自我的目的。

如,引导学生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否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这一学生关心和思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会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我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如果打碎其血缘宗法体系,剔除其封建糟粕,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文明成果现在仍然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利人事即为,不利人事则止”的利他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协作精神等等。又如,针对市场经济大潮下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泛滥,可以教育学生公正、平等、诚实信用、勤劳敬业、富有同情心和社会主任感。又如,针对依法治国的深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针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还可以向学生强调人、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正确处理人文与德育、人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以人文价值为引导,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4 联系实际,力求达到知行合一,使人文精神内化

我国的基础教育因长期受升学率的影响,重智轻德的现象较严重。班主任往往只注重课堂上对德育内容的简单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道德情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不用说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知、情、意、行本是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才符合道德规范,而对于应该怎样做不够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嘴上说一套,背后做一套 ”的言行分离的局面这也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会有碍于学生健康完善个性的养成。如学生们都知道,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可他们在考试作弊时却毫无羞耻感。

我国学者金生鈜同志指出:“教育必须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遇到学生对生活世界、生活关系、生活意义、生活方式进行理解,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他们的主体精神世界,形成整体社会生活的实践智慧,使他们从思想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事实上,道德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而且有利于内化道德观念,积淀人文素质。因此,我们要重视社会实践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博物馆、听先进人物的报告等,用周围生活中的素材去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其情操得到升华,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5  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对学生言传身教

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相比于其他学科老师更多地触及到人、人性、道德、伦理、情感、性格,正如于漪所说:班主任老师“站在课堂上就是生命在闪光”。因此对学生在生活中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综合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老师。学生无形中会把班主任看作是生活的晴雨表,很难想象一个消极颓废的老师会给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暗示,不堪设想,一个冷漠乖张的老师会使学生迷失在怎样的生活世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布普纳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作为一个班主任,如果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努力地展示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光明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领悟到生活之真、生活之美、生活之善。正如著名人文科学家陈思和所说,“面对生活的灰色,我们应该让孩子的眼睛明亮一些”。而班主任坚强开朗的性格、温和幽默的语言、大方优雅的举止、渊博脱俗的器识会告诉学生生活是怎样的,人应该怎样生活。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个人格,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定位和价值取向。正因如此,班主任必须具备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的良好品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陶冶学生。班主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影响学生。

加强人文教育已经逐步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多方面挖掘人文因素,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才能实现由传统的目标教育为过程教育,最终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