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为舟渡学海,项目作翼拓新知
为进一步推动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探索与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深度实践,2025年6月20日上午,武进区高中化学葛蕊干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教学研讨活动于湟里高级中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紧扣“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微项目研究”主题,汇聚了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湟里高级中学骨干教师。
现场通过典型课例剖析、微项目案例分享与互动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了真实情境选取、项目 任务 设计与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策略。活动内容充实,研讨热烈,充分彰显了名师工作室在引领教学创新、促进区域教师协同教研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王芳老师在高三六班开设《 肾结石 的治疗方案及防治措施——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公开课,以“肾结石防治”为切入点,是一堂具有现实意义的公开课。教学内容从“结石成分探究→性质分析→治疗方案设计”层层递进,符合认知逻辑。 任务 驱动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参与感。同时,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直观生动。此节课是一次优秀的跨学科教学实践,巧妙地将化学原理应用于医学实践,结构严谨、互动性强。
张彤彤老师在高三一班开设《遇见红花染,解密盐类的水解》公开课,以“红花染”非遗技艺为生动载体,盐粒入水,红霞自生,极具创意。学生亲手操作,沉浸式体验染液在不同盐溶液中的显色差异,感受古法红花染中的化学浪漫。教师巧妙引导,将直观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的离子水解过程紧密关联,清晰揭示了盐类水解的本质、规律。实践性强,情境真实贯穿,有效突破了抽象理论难点,完美融合了化学知识与传统文化。
李鞠昕老师展示是《从单液电池到双液电池-探究原电池效率的提升之路》教学内容从原电池的定义、单液原电池模型,到形成条件、实验探究,再到双液原电池的改进(盐桥和隔膜的应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原电池知识框架
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还一起参观了湟里高中省级重点实验室。王芳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先进的研究平台、尖端仪器设备及未来规划。教师们实地体验了现代化科研环境,并就实验室资源如何助力创新教学、开展校所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