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区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区级课题 > 基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创新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 研究动态

基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创新体能课课练的研究(改进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课题网  发布时间:2016-07-14  浏览次数:

体育课课练的改进策略

湟里高中    储晨辉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体能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近视率居高不下……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国家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而舟山教育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到了,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如何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要积极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方法、手段上下功夫,要重拾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何谓“课课练”?是指在每堂体育课中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体质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练习。

一、“课课练”的兴起及消失

上世纪80年代,国家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大纲》要求“有些简单易行、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要争取课课练……”针对《大纲》提出的要求,“课课练”开始在全国中小学体育课中贯彻执行,“课课练”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大力推崇,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受“快乐体育”等影响,以及教育改革的展开,对“课课练”单一的练习形式,所占教学时间,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练习密度等进行了口诛笔伐,随着质疑和排斥的不断深入,致使体育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慢慢脱离了“课课练”,随之“课课练”迅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降温和退火”,直至销声匿迹。

二、新课改下体育“课课练”的改进策略

上世纪九十年代“课课练”的消失不但具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快乐体育”的兴起等等,但归根到底与它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有关。由此可见重拾八十年代“课课练”的老路已经不符合目前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我们对“课课练”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课课练”。

1.内容上的创新。以前的“课课练”内容总以田径辅助项目为主,枯燥无味,内容单一。比如,原地高抬腿跑、仰卧起坐等。一般这种练习都是强迫性的,学生显得很无奈,但又不得不执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可以将练习内容揉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改进,如把软式呼啦圈放于地上,结合踩圈进行高抬腿练习,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乐练,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又如,低年级学生的两手两脚爬,可以增加为螃蟹爬、乌龟爬、蚂蚁爬、蜈蚣爬,也可以是双人合作爬、多人开火车爬等。再如,练习学生腿部力量和协调性时,可以把民间体育游戏“木头人”、“编花篮”、“跳皮筯”、“跳房子”、“开火车”、“斗鸡”等带入课堂。要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可以做“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各种改进版,如“小鸡斗老鹰”等。要让“课课练”焕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就需要对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趣味多样的“课课练”内容可以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

2.形式上的创新。新课改下“课课练”的组织形式改变以前的四列横队,可以是散点式,也可以是扇形、圆形(包括同心圆)、正方形等;锻炼方法上可以多样化,比如小组形式、集体形式,也可以是男女生一起合作形式;练习方法上讲究灵活性,比如可以比赛,可以评价,也可以个人和小组展示或个体和集体表演。

3.时间把握有度。“课课练”的时间要把握好,时间过多,造成体育课中的运动技能教学时间缺少,“喧宾夺主”;时间过少,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达不到锻炼效果。笔者认为,“课课练”时间定于5-8分钟比较适宜,既不会过多地夺去技能教学的时间,也不会过少地锻炼学生的身体。

4. 强调刻苦锻炼。新课程的实施并没有一味强调体育教学要以快乐游戏为主体,而否定刻苦锻炼。相反,带有一定强迫性的比较枯燥和辛苦的练习内容也应适度出现在体育教学中。笔者曾借调到渔农村学校工作,接手五年级一个班,经过深入了解和调查,发现全班25名学生普遍存在“软”、“硬”、“笨”、“晕”的现象,即“肌肉软,力量差”、“韧带关节硬,柔韧性差”、“身体笨、小肌肉群发展差”、“前庭器官缺乏锻炼、平衡性差”等身体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每堂体育课中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课课练”内容,课前要求每位学生都带一条绳子和一只毽子,每堂课准备活动有徒手操、绳操、拍手操、武术操、少年拳,各种跳绳练习等;每堂课结束前的5-8分钟每生跑500米,以后逐渐加量。同时,在双休日和节假日也布置了一些相应的体育作业,并在休假结束的第一天检查作业情况。通过三个月不断坚持,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以上练习手段看起来虽然老套,但不是复古,也不是强词夺理,笔者认为,在非常时期可以采用非常手段。

三、“课课练”应遵循的要求

1.“课课练”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尽量与主教材内容有衔接。比如,一年级体育课垫上运动时,“课课练”可以安排“垫上爬”(各种方向的爬、集体跪姿的移动等)。

2.“课课练”内容必须要有趣味性。趣味性能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期待。在高段进行单人跳短绳比赛学生会认为比较枯燥,此时,可以改变跳绳形式,如“8字跳绳”、双人合作跳绳比赛、跳绳接力、花样跳绳比赛、双飞跳绳比赛等。形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练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之目的。

3.“课课练”内容必须要有易学性。课堂中留给“课课练”的时间并不多,一般为5-8分钟,如果所选内容较难,不但浪费练习时间,还会造成学生不喜欢练的结果。这些内容应该是学生没有碰到过的,但动作结构并不复杂,马上就能学会的内容。

4.“课课练”内容必须要有安全性。“课课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身体健康,因此,内容选择要具有安全性,要努力确保每一项内容都是安全的,没有伤害隐患,内容的安全才能确保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5.“课课练”内容必须要有简便性。内容要求不高,对场地器材限制较小,制约不多,并便于组织。

6.“课课练”必须要循序渐进。万事均离不开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冒然加大运动量或随意地增加动作难度。“课课练”目的指向十分明确,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能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只有“慢火焐煲”,烧出来的“粥”才会经久弥香。

“课课练”是在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体育教学质量急待提高的今天所提出来的一个老话题。“课课练”要适应新课改下的环境,必须要变,同时更要向课外延伸,才会有所发展。笔者认为,“课课练”主阵地是课堂,我们要巩固好课堂这一主阵地,但必须要有科学合理、安全有趣的练习内容和方法,然后再向课外辐射,这样才能激发“课课练”的生命活力,才会让“课课练”得到发扬与光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体育教学》,2011(1)。

2.吴健:《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中国学校体育》,2010(8)。

3.李京诚:《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体育教学》,2011(4)。

4.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下)》,《体育教学》,2011(2)。